繪本首先是圖書,其次,它是文字簡潔、圖畫豐富的圖書,是針對兒童心理研發的圖書,所以適合兒童閱讀。關鍵是繪本的主題內容都是緊扣孩子成長中的種種問題,有針對性的去構思的,教育意義更大。同時,我們做為家長,也可以通過繪本,讓孩子了解和知道更多秘密,比如,蝸牛有牙齒嗎?雖然這些秘密對于成人沒什么吸引力,但對于孩子,他們會很興奮,很感興趣,很想去了解和探索,這本身就是閱讀繪本的價值所在。
每個人從降生到成人,影響我們的因素有很多,父母親朋、家庭學校、榜樣同伴...等等,從教育的角度來講,家長的選擇和給孩子傳遞的信息尤其關鍵。比如,作為孩爸孩媽,我們給孩子營造一個什么的成長環境,我們從思想層面如何引導孩子,這些都對孩子的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。
我們都聽過一句話,孩子就是一張紙,你畫什么它就是什么,紙本身沒什么區別,區別在于拿筆畫畫的人,所以,孩子的成長,根本在于家長,準確說就是爸媽。
沒有一個人天生具備很強的自制力、很強的堅持力、很棒的專注力,還有良好的意志品質,這些都是后期逐步習得和養成的!
所以,繪本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,也是一種很好的培養親子關系的方法。每個孩子按年齡段,都會出現生理和心理的特定階段,比如3歲4歲左右的孩子,有秩序的心理需求,玩具玩完了,下次還要擺放回原來的位置,筷子每天都要擺放一樣的數量和位置,這些都是心理發育的必經階段,每個孩子都不例外,這是成長規律,只是有的孩子或早或晚的展現而已,但我們家長要抓住這些關鍵期,不能錯過孩子的成長敏感期。
如同說話,如果孩子在3歲以前沒有在語言環境里成長,那么往后,孩子想學會說話就比較難了,狼孩的故事就是例證。
在秩序敏感期,家長可以有意找一下有關秩序養成、好習慣養成方面的繪本,給孩子積極影響,告訴孩子那些習慣是好的,那些是不好的,引導孩子堅持或培養良好的日常習慣,如按時刷牙,按時洗澡,包括按時學習。
很多爸媽經常說,孩子才1歲,還小,還聽不懂,不需要閱讀,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,其實從胎教就可以閱讀講故事給孩子挺了。
我們要保持孩子良好的成長狀態,就必須從一開始要求自己,沒錯,是先要求自己,要求自己有意識的去關注孩子的成長,每個環節都要及時施以相應的教育動作,閱讀就是其中一個很有意義的教育動作。
最后,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擁有一個快樂地、有書陪伴、有故事陪伴、有愛陪伴的美好童年,記憶是無價之寶,作為父母,我們共勉。
|